4月28日上午,应水产学院的邀请,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刘海鹏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李钫研究员在教学楼08A709会议室与学院部分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报告会由副院长陈天圣主持。
刘海鹏教授聚焦水产甲壳类免疫基础及应用工作,在对虾上的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中国是世界最大对虾养殖国,虾产业可持续发展仍遭受病害影响。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目前危害最大的对虾病毒性病原,造成的损失每年达数十亿以上,目前仍未解决防治问题。此次,刘海鹏教授带来了题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入核关键分子机制” 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其课题组在WSSV侵染过程中内化入胞、胞质内运输,脱囊膜、核衣壳释放基因入核、新合成结构蛋白入核机理及子代组装等系列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WSSV的侵染机制,为WSSV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李钫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甲壳动物病害与免疫相关研究,内容涵盖病原的分离鉴定、病原感染致病机制和爆发流行规律、病原与免疫系统互作等工作。无脊椎动物的免疫主要依靠天然免疫,对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模式生物,认识免疫系统的演化,能为病害防治提供策略。此次,李钫研究员带来了题为“甲壳动物血细胞分化的新发现”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提出并验证甲壳动物血细胞分化的单谱系模型,建立甲壳动物血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模型,获得螯虾血细胞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刘海鹏教授和李钫研究员关注水产甲壳类免疫相关难点、热点问题,并结合各自的研究内容,为甲壳类免疫相关研究提供更好的思路。会后两位学者和我院师生进行积极的讨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


(文:李文/图:水产学院/编辑:宣传部)